失落的股东

    持有股票的小股东说:“我也是老板!”
    对不起,你不是老板,你什么都不是,甚至连股东也不是,不过这不能怪你,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股东了。

    吊诡的是,当我们高举起“股东价值”的旗帜的时候,股东居然在精神上被消灭了。自从一家公司的所有权被分割成证券、像摆在农贸市场地摊上的各种蔬果一样被买卖以来,企业不只是通过生产、销售商品获取利润的方式,它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商品,也就是说,它本身就可以被生产和销售。追求股价的不断增长,无非是把企业看成商品,希望它的价格不断上涨,以便在最高点出售。
    回想一下公司刚诞生的时候,按我们教科书的评价,如此可以聚集社会资本、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我们看到的生活则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凑起份子来做一桩生意,他们是老板,是业主,是所有者,是股东。对于新教徒而言,工作是荣耀上帝的一种途径,商业是如此,公司也是如此,他们只是勤勉地工作,积攒财宝在天上。我们现在可以在某些封闭性更强的行业看到一些遗迹,比如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创建者的名字就是这家公司的名字,也就是这项事业的标记,所以老年痴呆的Danny可以天天在走廊里和人嘟哝“name on the door”。
    而当股票市场大为繁荣,人们越来越追求股价的时候,其实他们是说,希望找一个高点把股票抛掉,也就是说,找一个好的时机不做股东,所以他们不是股东,他们不在乎这项事业,不在乎自己的名字是否刻在公司的门上,他们是“反股东”。08年经济不好,我们公司的利润继续增长,分红增长40%,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但是,分配方案公布后,许多股民打电话来大骂,“你们为什么不送股啊!?”,他们不想要红利,想要更多可供在高点抛售的股票,他们也并不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更希望明天出一个消息、连续涨停然后抛掉。另一家在国内相当有规模的T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很不好,已经资不抵债,保监会要求,要么补充资本,要么取消保险营业牌照。于是管理层召集股东会,请求各家股东增资以满足资本金充足的要求,用来说服股东的最大理由之一就是,再做一段时间,搞搞好,我们就可以上市,等到一上市,股价翻几倍,就什么都有了。公司的经营层试图与股东达成共谋,把长期股东变成短期的反股东,目的并不是开展公司的经营,而是经营作为产品的公司本身,以获取股价上的巨大利润。而对员工的“股权激励”则进一步把管理者甚至普通雇员拖入反股东的精神圈子。Z公司就是如此,全体员工参与投入了一个大信托,用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更面临进一步的道德风险,具有反股东精神的员工们完全有动机开展造假活动。
    股东如此,管理层如此,基金投资人也如此,所有踏入证券市场的人们,无不如此。当一家公司上市,使原来的长期股东一夜暴富,就基本上把它转变为短期的反股东,从此以后,原先长期持有的股份将会不断换手,成为一场狂欢。
    狂欢也总有结束的时候,反股东们是贪婪的,他们就是马克思所总结的资本的化身,他们已经发展到等不及通过企业的经营赚取利润,而是通过证券市场迅速套现。实际上,马克思总结的更像是人类贪婪的性质,而不是资本的性质,因为贪婪,才会有奴隶贸易,也才有了如今这样的股东。
    韦尔奇是一个基督徒,我相信他的信仰导致了他的反省:“股东价值是世上最蠢的想法”,他说只有产品、客户和员工才是根本,这就已经回到了公司的那种纯真年代,在那个时代,股东们希望的是一份事业,所以他们会珍视产品、客户和员工,这样的产品、客户和员工是具有股东精神的。而遭到反股东精神侵蚀的公司,产品、客户和员工都会带上反股东精神的印记,三鹿事件在精神层面上大约也与此有关。
    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已经被一种魔鬼的伦理所取代,公司所做的一切,不是用来荣耀神,而是用来侍奉玛门——这就是这个弯曲悖谬的时代所犯的罪。神没有看到股份制企业么?他当然看到了,也当然看到了他所造的好的东西如何因人类的堕落而堕落,日光底下,再无新事,我们在伊甸园里所做的,现在仍然在做。

此条目发表在城市随想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3 Responses to 失落的股东

  1. rei说:

    最近我也经常会想到马克思。以前上学的时候被教育,这个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剩余价值,或许这就是你所说的“贪婪”的载体。

  2. Sha说:

    关键的问题是:少数服从多数?

  3. Juan说:

    呃, 只能说现时的情况让人感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