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了日新。
苏州河边上,灯光昏暗;走错了路,居然把一位在此地居住多年的老大爷问愣了。好不容易找到81号b,看起来是个住宅小区沿街的商铺,并且只是隔断出来的半间;两个砖砌的淋浴房,墙上挂着一个AO史密斯的热水器,旁边放着一架全自动的洗衣机,一个衣架挂满了衣物,另一边是一个分格的储物柜,也放着各种换洗的衣物。一个老外热情地打招呼,向我们介绍情况:流浪者可以到这里来洗澡、换衣服,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洗,换上干净衣服出门,下次可以再来换。
房间里人很多,空气的味道似乎比我预想的要好。人们都在排队等洗澡,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你是第一次来?”
很可爱的小伙子,他告诉我他很开心,并且从口袋里摸出一本《新约》来,告诉我,我们都是朋友、都是兄弟;他的衬衣并不干净,但是却工整地扣着最上面那颗扣子。另外一位跑前跑后地帮忙招呼,还很认真地建议我们趁其他人等着洗澡的时候,放些有关基督的片子来给他们看。另外还有一位正宗的上海城里人,五十多岁,当年去插队,无儿无女,后来回来,户口还没落下的时候,房子被拆了,兄弟姐妹居然没有人收留他,就只好流落街头了。还有一位,一进门就觉得书卷气,谈论哲学和诗歌,估计法学书没我看得多,现代诗读得比我多很多了。
和马太出门去找人。他说这个中心是八月份开的,一开始发给流浪汉们小卡片,印着地址和地图,前两个星期没有人来,第三个星期来了一个人,后来他就出去拉他们过来,因为他们可能不怎么认识字,或者搞不清楚什么来头,不敢来。他带我去看流浪者们平时生活的街边,堆着蛇皮袋,都装着捡来的瓶瓶罐罐,马太说每天晚上会有人来收,送到回收站去换钱。我跟着他继续走,他说一般路边会有“阿姨”们在掏垃圾箱,今天没有,可能她们都回家乡去了。我们继续边走边聊,一个美国人努力地说中文,一个中国人努力地说英语,他是德州人,来上海三年。
转了一圈,还是没有人,于是回到中心,Vivian正在陪着那位上海叔叔下棋。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些S2的成员都来了,陪着大家聊天、顺手帮帮忙、帮着翻译。门外又来了一群美国人,马太的朋友,于是我们就离开了,这个小地方实在已经挤不下了。两个小伙子热情地和我们握手,告诉我们下次一定要来。
苏州河边上,灯光昏暗;走错了路,居然把一位在此地居住多年的老大爷问愣了。好不容易找到81号b,看起来是个住宅小区沿街的商铺,并且只是隔断出来的半间;两个砖砌的淋浴房,墙上挂着一个AO史密斯的热水器,旁边放着一架全自动的洗衣机,一个衣架挂满了衣物,另一边是一个分格的储物柜,也放着各种换洗的衣物。一个老外热情地打招呼,向我们介绍情况:流浪者可以到这里来洗澡、换衣服,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洗,换上干净衣服出门,下次可以再来换。
房间里人很多,空气的味道似乎比我预想的要好。人们都在排队等洗澡,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你是第一次来?”
很可爱的小伙子,他告诉我他很开心,并且从口袋里摸出一本《新约》来,告诉我,我们都是朋友、都是兄弟;他的衬衣并不干净,但是却工整地扣着最上面那颗扣子。另外一位跑前跑后地帮忙招呼,还很认真地建议我们趁其他人等着洗澡的时候,放些有关基督的片子来给他们看。另外还有一位正宗的上海城里人,五十多岁,当年去插队,无儿无女,后来回来,户口还没落下的时候,房子被拆了,兄弟姐妹居然没有人收留他,就只好流落街头了。还有一位,一进门就觉得书卷气,谈论哲学和诗歌,估计法学书没我看得多,现代诗读得比我多很多了。
和马太出门去找人。他说这个中心是八月份开的,一开始发给流浪汉们小卡片,印着地址和地图,前两个星期没有人来,第三个星期来了一个人,后来他就出去拉他们过来,因为他们可能不怎么认识字,或者搞不清楚什么来头,不敢来。他带我去看流浪者们平时生活的街边,堆着蛇皮袋,都装着捡来的瓶瓶罐罐,马太说每天晚上会有人来收,送到回收站去换钱。我跟着他继续走,他说一般路边会有“阿姨”们在掏垃圾箱,今天没有,可能她们都回家乡去了。我们继续边走边聊,一个美国人努力地说中文,一个中国人努力地说英语,他是德州人,来上海三年。
转了一圈,还是没有人,于是回到中心,Vivian正在陪着那位上海叔叔下棋。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些S2的成员都来了,陪着大家聊天、顺手帮帮忙、帮着翻译。门外又来了一群美国人,马太的朋友,于是我们就离开了,这个小地方实在已经挤不下了。两个小伙子热情地和我们握手,告诉我们下次一定要来。
回来的路上,谈到耶证,讲到三位一体,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刚才那个地方,那几个满怀着善意的基督徒,也许还不能完全看懂圣经里的句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想到三位一体的问题,也不会为了什么“异端”费心思。于是又想起启示录里责备以弗所教会的话:“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回想起来,初中的时候看过一个美国片,电视台放的,叫做“街头友爱之情”。我不知道片名怎么翻的,总之是个很感人的故事,关于一个男孩和一个流浪老人的友谊,当时我很受感动,之后只要看到别人的苦难,总是觉得心酸,甚至看不得虐待动植物,现在想来,大约是圣灵开始动工了。大学一年级的中文科,让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我就写了这个片子,并且记得老师批了:要成熟起来,我想他大概觉得这是一种小孩子的多愁善感,成熟的人应该可以坦然地面对苦难。我不知道是不是说,人就应该接受这一切,并且当成什么也没发生,至少基督不是这样教训的,如果是那种成熟,我宁可按基督说的做小孩子,否则断然进不得天国。
你要爱你的邻人,而你的邻人不单是隔壁的银行家,这些在大街上流浪的人同样是你的邻人,基督说我们接待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接待主了。我信主,也是因为那种爱,那种让我觉得有信心克服一切的爱。这个世界是迷惑人的,哪怕周日坚持去做礼拜的人,还是会忘记那最初的爱心。
需要每天更新的不仅是那些流浪者,还有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也需要更新。
看了你的日新游,对你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你不光喜欢著书,还喜欢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喜欢看你写的这些东西,但我不会亲自去,人之初姓本善,姓相近,习相迁。人们把最初的爱心给遗弃了,而你却还没有,至少没有全部。
一个55岁的朋友
很好的提醒, 心意更新而变化, 不消灭圣灵的感动。:)
起初的爱心…
太好的提醒啊..
有机会也想去看看类似的地方,听说过有弟兄姐妹也在做收留乞讨者和教给他们生活技能的事工,很希望也可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