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爷,在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
跨过伦敦城中心区的威斯敏斯特桥,沿着泰晤士河边的就是威斯敏斯特宫,也就是国会的所在地,在国会的背后,就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
曾经有人称赞这座修道院“其可爱在基督教世界无出其右”,这里是英格兰诸位国王加冕的地方,有数位国王在此举行婚礼,还埋葬着英格兰的国王、圣徒、英雄、诗人、学者、政治家、音乐家和科学家。最初,这里有一座小礼堂,渔夫们曾经看到他们的守护者和神圣教会的看护者圣彼得向他们显现;后来,圣邓斯坦在埃德加国王的帮助下,在这里建立了本笃修道院。1065年,忏悔者爱德华主持用石料修建了修道院,落成之后一周,这位圣徒国王就离开了人世,并且埋葬在这里;一年之内,征服者威廉站在爱德华的墓穴上,在圣坛前加冕为王。而现在,经过历代国王不断的翻修和扩建,这座修道院已经不再是忏悔者爱德华所想象的那种清幽的修道院,而是令人赞叹的国家象征,这是英格兰的历史记忆库。
约翰王
1199年3月,武勇的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一世在围攻利摩日子爵的夏卢城堡,这位十字军的英雄不慎中箭,4月6日崩于营中,遗诏御弟约翰继承王位。约翰很快摆平竞争者,自己的侄子阿瑟,先夺下诺曼底公爵位,又于5月25日回到英格兰,马不停蹄直奔伦敦,他的王位已经不可动摇,只差最后一道手续:加冕。
5月27日,伦敦城已经挤满了前来参加国王加冕礼的教俗贵族,全城百姓也早早起床准备凑热闹观礼,这一天本就是耶稣升天节,全城满是喜庆的气氛。按惯例将会有一场盛大的游行,市民们可以看到各位受人尊敬的大主教和主教、各地的爵爷们、政府大员、盔明甲亮的骑士们,当然还有主角国王陛下。伦敦城的市长和市政官员们已经张罗了很久:用织锦、挂毯之类装饰沿街的房屋,驱赶道路上的小贩和旅客,安排一路上的文艺表演,在游行路线上设置栅栏,安排维持秩序的人员——一方面要烘托喜庆的气氛,让国王高兴,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激动的人们闹出事端来,要知道,当年征服者威廉加冕的时候,曾经因为诺曼随从们误把欢呼声当成喊杀声而引发了一场骚乱,烧毁了许多房屋,而约翰王的哥哥理查德一世的加冕礼,同样由于误会和混乱不幸地演变成一场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从威斯敏斯特宫通向修道院的道路已经铺上了紫色的亚麻布,一派皇家气象。最先出场的是一群宫女,一路抛撒花朵,随后是唱诗班,教士们,贵族,高官,几位贵族高举着权杖、宝剑和马刺,然后国王的队伍迤逦而来,五港联盟的男爵们举着一顶巨大的华盖(国王就是坐了五港的船只渡过海峡,这是对他们的奖赏了),那华盖底下便是约翰国王。约翰骑在马上,身着盛装,全套天鹅绒的斗篷,紫色的袍子,雍容华贵;国王的心情很好,作为亨利二世的幼子,在他出生的时候,恐怕连老爸老妈也实在没有想到他可以坐上王位.。与他争夺王位的阿瑟已经逃往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全国的教俗贵族也都站在他一边,今天来参加典礼的有三位大主教,十四位主教,各地重要的贵族,包括克莱尔、德比、沃里克和切斯特伯爵,沃里克伯爵还亲自为国王捧着宝剑,其他还有莱切斯特、沃伦、索利斯伯里、诺福克各地伯爵。只有国王的私生子哥哥约克大主教杰弗里去罗马朝圣未及赶回,达勒姆主教不识相地提出没有约克大主教到场,加冕礼似乎不便举行,约翰自然不听,一切已经有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眼下也不需要约克大主教给王后加冕,没来就没来吧。
队伍缓缓地进入修道院,这里也早已装饰一新。唱诗班进入自己的位置,贵族们分坐在两边,神情肃穆,手中端着自己的礼冠。国王在主教们的陪伴下步入教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执事负责引导仪式进行,诗班和教士们高唱赞美诗,随后鼓声号声一同响起,国王坐上宝座,达勒姆主教和巴斯及威尔斯主教分立两边。
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登上典礼台。大主教宣布:“本人兹向诸公引介,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各位今日此来,乃要向他效忠、臣服于他,诸公是否真心愿意——”在场群臣高声回答:“诚如是也!”据史书记载,沃尔特大主教当场作了一篇布道,现在看起来更像是政治演说,而不是教义训诫:[①]
“诸公,我们都当知道,除非凭着圣灵指引,基于其本人无与伦比的优秀品质,经过众人一致选举,否则无人有权继承王位,而应当遵循扫罗之先例,我主膏立他为众民之王,并不是因着他是先王子孙或者皇家苗裔。扫罗之后,乃是耶西的儿子大卫,做法也是如此。扫罗被选中,乃因为他是个勇士,并且能够保有皇家气度;而大卫,则是因为他的圣洁和谦卑。因此,在德性上出类拔萃者,才会被高举,以至于君王的高位。如果有先王的某位亲属,在个人品质上也胜过他人,那么所有人都会更加衷心和热忱地同意选他为王。我们也以此服膺约翰伯爵,他是我们杰出的先王理查德王之弟,不久之前先王崩殂、身后无嗣;同时,约翰伯爵也一贯审慎、勤勉并且毋庸置疑地高贵;我们已然在圣灵指引之下,因着他的美德和王室血脉,一致推选他为王。”
国王在大主教主持下宣誓,内容有三:热爱神圣的教会以及由其立定的教士们,并且保障它的安全不受邪恶的阴谋家的威胁;去除恶法,代之以良法;主持正义,使其遍及英格兰全地。大主教还不放心,告诉约翰,一定要真心实意遵守誓言,方可接受王冠;约翰按手在圣经上,回答说,凭主帮助,全心顺服保守誓言。[②]
约翰国王起身,来到祭坛前,修道院执事从圣瓶中倒出香膏来,大主教膏抹国王,在前额、胸口、掌心、手肘处画了十字。在旁服事的贵族上前来为约翰装上金马刺、佩上宝剑、将权杖交在他的手中;大主教端起珠光宝气的王冠,戴到国王的头上,与此同时,在场的贵族们也都戴上自己的礼冠;众人高呼“神佑吾王”,鼓乐声再次响起。国王依次亲吻了各位大主教和主教。
礼成之后,照例是盛大的宴会。大家纷纷回到威斯敏斯特宫,这里与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完全不同,乃是一个欢宴的所在。这一点与这座宫殿的性格是相符的,当年威廉二世(“红头发”鲁弗斯)建造这座宫殿,就是为了获得一座“狂欢的剧场”,为了庆祝落成,威廉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然后判定空间还太小,与他设想的宫殿相比,只是一间卧室。尽管鲁弗斯对空间还不满意,但对于中世纪的建筑而言,这座宫殿已经非常巨大,墙壁和柱子都是镀金的,为了这次重大的典礼,还特别布置了许多色彩艳丽的挂毯和织锦。参加典礼的人们在长桌边坐下,面前摆放着当作餐盘的硬面包,厨师和仆役忙碌地来来往往。宴会的菜肴也极其丰盛,从沃切斯特专程送来顶级肥牛21头,其他如小牛、羊、猪、鸡鸭、各种飞禽、鹿、特产的七鳃鳗、各种鱼类等等,不可尽数,甚至摆上了天鹅和白鹭。掌礼大臣、国王的内廷仆役官、肉类供应官等几位官员负责监督宴会,还有专人负责把剩余的菜肴送出宫去分给穷人。酒足饭饱之后,骑士们也免不了出去在赛场上比试一番,群众的喝彩声、欢呼声接连不断。
第二天,约翰国王再次来到典礼台登上宝座,接受各位贵族的效忠礼。诗班高唱“感恩赞”,各级贵族按等级轮番上前来行效忠礼,摘下自己的礼冠,跪在国王面前,宣誓从今以后唯王命是从,退下之前,还要轻吻王冠表示服从。国王的内府财务官和近身侍卫等人则站在典礼台的边沿,向在场群众抛洒钱币,欢呼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礼成,约翰行赏,分封他的忠臣威廉·马歇尔为彭布鲁克伯爵,杰弗里·菲茨–彼得为埃塞克斯伯爵,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兼掌文秘署。随后国王赶往圣阿尔班斯墓前祷告,离开英格兰,去往诺曼底。
约翰的加冕礼与英格兰诸王的礼仪基本相同,一直传到如今,并没有重大的变更,而这种礼仪和誓词,则要从一位圣徒说起。
圣邓斯坦的誓言
英格兰诸王的加冕仪式和加冕誓词,与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圣徒有关——伟大的隐修士、神学家,政治家,坎特伯雷大主教,英格兰修道院复兴运动的缔造者,坚定的基督信仰的捍卫者,金匠银匠铁匠锁匠乐手的保护者,圣·邓斯坦。
如果我们要到“圣徒图谱”寻找他,有一个很好认的标记,就是这位圣徒手中拿着一把大钳子。邓斯坦曾经在格拉斯顿伯里的修道院隐修,成天住在一间逼仄的斗室之中学习、祷告,有时候会弹弹琴,有时候做点金属锻造的工作。据说一天晚上魔鬼兴致勃勃地来拜访邓斯坦,这位修士兼冶金匠顺手拿起冶炼用的大钳子一把夹住魔鬼的鼻子,把它狠狠修理了一番。
一般推测,邓斯坦生于910年之前,在格拉斯顿伯里附近的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家庭,家里人不是廷臣就是高级教士,他的父母可能经常出入阿泽尔斯坦国王的宫廷。邓斯坦的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她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在教堂里祷告,突然有天使向她显现,告诉她说,她的儿子将是神的仆人,英格兰教会的光。
邓斯坦从小聪明伶俐、博学多才,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以进入国王的宫廷,并且深得国王的赏识。不过,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古今中外均是一理。小邓在国王眼前蒙恩,自然有大票的人胸中燃起熊熊的嫉妒之火,板砖脏水一起上,说邓斯坦是个玩黑魔法的(我想如果这位圣徒在哈里·波特的演出季跑来,或许会很受欢迎),国王也搞不清真假,便将他逐出宫廷。敌人们并不放过他,在宫廷外面把他截下狠狠揍了一顿,最后还扔进一个粪坑里。可怜的邓斯坦支撑着爬出粪坑,带着一身的伤逃到一个朋友家去了。
无奈的邓斯坦投奔他的叔叔温切斯特主教伊尔夫吉,在那里他成为一名教士,后来又在格拉斯顿伯里隐修,他的知识大为长进,隐修生活也培养了他高尚的品格。邓斯坦与一位贵族夫人,可能是他的亲戚,据说是国王的外甥女阿泽尔弗雷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至于夫人死后将一大笔遗产留给了他。邓斯坦把这笔遗产用于恢复格拉斯顿伯里的修道院,同时恢复的,不仅仅是光鲜的建筑物,还有圣洁的修道院生活。在此之前,英格兰的修道院已经开始出现腐败的气息,教士们不务正业,以聚敛钱财、享受生活为追求,邓斯坦努力引进圣本笃制定的规章制度,发动一场自查自纠的整风运动,使当时的风气为之一变。格拉斯顿伯里的修士们也选举邓斯坦为他们的院长。
940年阿泽尔斯坦驾崩,他的弟弟埃德蒙即位,他立即召邓斯坦入宫廷任职,这种经由隐修获得的名声而入朝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了,当然,邓斯坦并不是那种假装清高博取虚名以图功名的人。邓斯坦在朝廷里立即又遇到了敌人,我们大概可以想见一位将修道院清规作为行事准则的大臣是如何地不受人欢迎。据说埃德蒙国王也曾经想要驱逐邓斯坦,但是在一次猎鹿的休闲活动中,国王的坐骑猛烈地追击一头雄鹿,眼看就要随着那鹿摔下悬崖,埃德蒙心中暗暗起誓,如能逃得性命,必定善待邓斯坦,于是那马奇迹般地在悬崖边上停下了。国王回朝,自然再不提起放逐邓斯坦的事来。
埃德蒙在位六年,他的弟弟埃德雷德即位,邓斯坦已经位居国库长,掌管王国的经济命脉了。在此期间,国王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修道院纪律的法律,无疑是邓斯坦所推动的。955年埃德雷德国王猝然驾崩,他的侄子,埃德蒙国王的长子埃德威即位。当时他还不过是一个任性的小毛孩子,据说加冕礼后国王马上就跑去一对贵族姐妹的闺房欢喜快活,邓斯坦不得不把国王从床上拖起来去参加各位主教和群臣参加的宴会。国王当然很不喜欢邓斯坦,算计着要对付他,邓斯坦眼见情势不妙,便逃往弗兰德斯暂避风头。
好在埃德威享国日浅,在位不满四年就龙驭宾天,他的弟弟埃德加掌国。实际上在此之前邓斯坦已经回国,到此时算来已经是五朝老臣,又兼有隐修院长的清誉,不久便接任沃切斯特主教,随后兼任伦敦主教,不久之后任坎特伯雷大主教。960年,邓斯坦前往罗马朝圣,并从教皇约翰十二世手中领取了大主教披肩,据说一路上随从们对这位大主教的慷慨施舍和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感到相当无奈。
埃德加在位期间,英格兰各地逐渐都承认国王的权力。到了973年,埃德加作为第一位全英格兰国王在巴斯接受加冕,邓斯坦主持了整个仪式,并引导国王宣誓。《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若干个版本在此处均以头韵体诗歌记载了埃德加的加冕,足见当时的隆重气氛。
据记载,国王在两位大主教一左一右执手引导下,身穿紫袍头戴王冠步入教堂,随后脱下王冠,拜伏在圣坛前,邓斯坦大主教指挥诗班高唱“感恩赞”。然后,主教们扶起国王,邓斯坦引导国王宣誓,誓言如下:
“奉圣三一神的名,朕特向诸位基督徒我的臣民承诺三事:一、上帝的教会和朕治下一切基督徒人民得享完全的和平;二、朕禁止所有等级之人行抢劫和任何不法之事;三、朕将在所有裁判中尽力促进并达成公正和仁慈,如此,那自有永有、统辖一切、满有恩典和慈爱的上帝必将向我们赐下他永恒不变的仁慈。”[③]
随后大主教为国王行涂油礼,诗班高唱“愿王万寿无疆”,大主教为国王带上一枚戒指、佩上宝剑、戴上王冠。
两年之后,埃德加国王去世,邓斯坦大主教将他葬在格拉斯顿伯里,他父亲的身边。
在随后的岁月中,邓斯坦还为两位国王爱德华和埃塞尔雷德涂油加冕,并且主持了国王的宣誓。
晚年,邓斯坦从政治生涯中退休,专心从事教会和公共服事;在教堂中教导人,在修道院的图书馆里订正手稿中的错误,安排接济孤儿寡妇、行路的朝圣者,裁判消弭人们的纷争,有时候还拾起他年轻时的兴趣制作一些乐器。
988年,邓斯坦大主教安详地去世,逝世后不久就被英格兰人民接受为圣徒,1029年正式受封。
邓斯坦是英格兰人的圣徒,他制定的礼仪和誓词被各位国王所遵守,在英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当口,外来的征服者也不得不尊重这种传统。
战栗的征服者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一战成功,击败哈罗德,取得了英格兰王位。威廉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加冕,于是国王带着诺曼随行人员火速赶往伦敦。
平安夜的下午,威廉抵达伦敦,在圣诞节一大早跨过伦敦桥,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威斯敏斯特进发,队伍中包括了跨海而来的诺曼贵族,以及臣服的当地撒克逊贵族。威斯敏斯特附近的街道早已密布了诺曼士兵,修道院周遭更是戒备森严——威廉虽然在战场上获胜,但还远未达到肃清四境、海内归心的地步,满口法国腔的诺曼人和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族人之间的矛盾还时常会引起一些流血冲突。
无论如何,教堂已经准备停当,挤满了前来观礼的人们,一派喜庆气氛。实际上,忏悔者爱德华修建的这座宏伟的教堂,本意也想将其作为英格兰国王的加冕地,不过工程完工之后,除了这位具有圣徒气质的国王被安葬在此以外,还没有英格兰国王在此加冕[④],爱德华可能并没有料到,首先前来的是一个外族人。
队列最前面的是一群教士,高举着十字架,后面是各位主教和贵族们,最后是威廉公爵本人,两位大主教伴随在左右。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公爵来到圣坛前,正站在忏悔者爱德华的墓穴上,诗班唱起“感恩赞”。后人评论,这阴阳两隔、一上一下两位国王,正像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对照:威廉暴烈、强壮、急躁,而爱德华虔敬、敏感、温和。
主教们向台下宣布威廉国王,撒克逊教士先用英语声明一遍,然后诺曼教士用诺曼语再声明一遍。前来观礼的人们兴奋起来,高喊:“好!好!威廉王!”教堂外的诺曼士兵听到高声叫喊,以为发生什么变乱,便立即采取警戒行动,驱赶人群,并且把周围的房屋都点燃了,一时间人喊马嘶,场面混乱不堪,骚动的声响甚至盖过了在教堂内主持仪式的教士们的声音。里面的人们听到人声鼎沸,又见火光熊熊,大惊失色,无论贵族平民纷纷往外跑去,抢救财产、镇压骚乱或者加入抢劫的队伍。很快教堂里就只剩下教士们和国王站在圣坛前,所有人都战栗不止,包括历练无数、身经百战的威廉。
不过,仪式还在继续进行。威廉按照英格兰国王的传统宣誓要施行正义和仁慈,此外,作为异族征服者,还作了一个特别的宣誓,保证只要人民忠于国王,就一定按历史上诸位明君的方式统治国家。由于所有人都处于异常的惊恐中,原本以一种缓慢庄严的节奏进行的仪式不自觉地进入快进模式,不过大主教还是能够保持镇静,为国王行了涂油礼,将权杖交在他的手中,加冕仪式在没有贵族和民众围观的情况下草草但合法地收场了。
威廉终于成为英格兰国王,而诺曼征服也给英格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种发生了奇妙化学反应的融合,加冕仪式和誓言也继续流传。
亨利一世:皇家田径赛
征服者威廉在位二十一年,驾崩;长子罗伯特继承诺曼底公爵位,次子威廉继承英格兰王位(据说耍了点小手段),幼子亨利除了一笔现金什么都没得到。威廉二世生性活跃,好宴乐,宏伟的威斯敏斯特宫就是他建造的,在他的治下,各地怨声载道。不过,威廉二世在一次打猎活动中离奇地中箭身亡,当时御弟亨利就在御驾左近。
国王一死,亨利立即意识到,大好时机来了,于是一场皇家田径赛立即开始。大家的目标是位于温切斯特的国库,谁能先跑到那里,就能得到王位(看来约翰国王也是吸取了先人的经验教训,所以理查德一死,他立即抢在阿瑟之前冲到国库)。罗伯特也不是傻子,立即中断十字军的征途,从海峡那边水陆兼程赶来。看起来亨利似乎稳操胜券,但是,国王的国库长威廉·德·布雷泰尔是罗伯特的支持者,他跑得比亨利更快,先一步赶到温切斯特,关上国库的大门,把钥匙紧紧攥在手中。
不久,亨利上气不接下气地到达终点,迎接他的是紧闭的国库和横眉冷目的布雷泰尔,布雷泰尔提醒亨利,罗伯特是长子,继承顺位在他之前。如果亨利就这样被阻挡,等到罗伯特赶到,国王梦也就随风飘去了。所以亨利王子当然有理由抓狂,他拔出佩剑,开始大打感情牌——罗伯特还是个诺曼人,而他亨利从小就是英格兰的水土养大的,说的是英语,接受的是英国教育,更适合做英格兰的国王。布雷泰尔是个忠臣,眼见亨利两眼冒火,说的倒也并非完全无理,最终屈服,把国库的钥匙交给了亨利。
第二天,威廉二世的尸体尚未安葬,亨利就召集贵族和教士们选举确认他为国王,然后立即赶往伦敦行加冕礼。加冕礼完全按照邓斯坦设计的样式,亨利宣誓保守正义仁慈,随后还特地保证恢复忏悔者爱德华的良好法律,去除威廉二世的劣政。亨利国王还特地签发了一份加冕令状:
“亨利,英格兰人的国王,特向_________,以及_________郡的所有人民,无论法兰西人还是英格兰人致意。
1、诸位知道,按着上帝的恩慈,以及英格兰全体贵族和人民的同意,朕已加冕为王。鉴于王国长久以来遭受了苛捐杂税的沉重压迫,因此,凭着对上帝的敬畏以及朕对人民的爱心,首先,朕向上帝的神圣教会授予自由,如有大主教、主教或修道院长辞世,朕必不出售或出租教会地产,亦不从教产中攫取任何利益,直至继任者确定。并且,朕特此废止王国遭受不公正压迫期间所施行的一切不良习惯;以下将历数部分该等不良习惯。
2、如有保有朕之土地的任何男爵、伯爵或其他人辞世,则其继承人不必按朕兄治下的习惯赎回地产,而只需支付公平合法的贡金(relief)即可重新取得地产保有。进一步,自朕之男爵处保有土地之人,亦得按同样方式,支付公平合法的贡金后,从其领主处接受土地保有。
3、如朕的男爵或其他人希望嫁出其女儿、姐妹、侄女或其他女性亲属的,应与朕协商处理;但朕不会要求为准许出嫁而取得任何财物,亦不会禁止其出嫁,除非他希望将其出嫁给朕的敌人。如有朕的男爵或其他人辞世,而有女儿为继承人,则朕将听取各位男爵的意见,为其安排婚姻,包括名下地产。如有丈夫去世,而妻子寡居无子女,则她将取得其嫁奁(dowry),以及婚姻保留产(marriage portion),朕不会为她安排改嫁,除非符合其本人的愿望。
4、如果,妻子寡居而有子女,则只要她保守贞节,即应取得其嫁奁和婚姻保留产,朕不会为她安排改嫁,除非符合本人愿望。对于土地和子女的监护,应由遗孀或某一更为适当的亲属负责。朕命令各男爵应按对待其自己封臣的子女或妻子的方式,节制其行为。
5、关于在各城市和各郡征收的通行的铸币税(monetagium),鉴于在爱德华国王治下并无该等制度,故朕特此废止,以后不再征收。如有任何人,无论是铸币匠还是其他人,因假币而遭到拘捕,则依法处置。
6、对朕兄长所欠的一切债务,一切所有请求权,朕均特此赦免,朕合法享有的租税除外;因为他人之继承、或者更多涉及他人财物而同意的支付亦除外。但如有人为自己继承之缘故而宣誓承担任何义务的,以及为正当继承而同意支付任何贡金的,朕亦予以赦免。
7、如朕的男爵或封臣家财丰厚,则其如何处置、赠与财产,朕均不干涉;但如果其人因战斗受伤或者疾病而丧失能力,则不得任意处置、赠与财产,而应由其妻子、子女、父母或合法的封臣按适当的方式,为此人灵魂着想而进行处置。
8、如有任何朕的男爵或其他人犯罪,不得给予仁慈而允许提供动产作为担保,好像朕父兄治下之情形;此人应当根据罪行的严重程度支付赔偿金,正如朕父兄统治之前其他各位君王所行那样。但如果此人被判定犯有叛逆或不名誉的罪行,则应按公正的方式处理。
9、朕加冕之前犯下的所有谋杀罪行,朕均予以赦免,在此以后所犯的谋杀罪行,亦得按爱德华国王的法律处以适当的赔偿金。
10、经朕的男爵们共同同意,朕继续保有父王所保有的森林。
11、对于所有以军事役务为条件保有地产的骑士们,朕特此免除所有的贡税和役务;如此,骑士们就可以从沉重的负担重解脱出来,更好地骑马执枪、为朕提供军役并保卫我们的国家。
12、朕特在王国全境建立起稳固的和平,并命令从此以后所有人均应加以维护。
13、朕特此恢复爱德华国王的法律,以及那些经过男爵们同意,由朕父王所作的修正。
14、如有任何人,在朕兄威廉驾崩之后,占有朕或任何他人财产的,应立即归还,无须支付赔偿金;但如有人拒不交还,一旦发现,即处以重罚。
证明人:莫里斯,伦敦主教;威廉,受推举的温切斯特主教;杰拉德,海尔福德主教;亨利,[沃里克]伯爵;西门,[北安普顿]伯爵;沃尔特·吉法德,罗伯特·德·孟福尔,罗杰·比格德,主管奥多,罗伯特·菲茨–哈门,罗伯特·马莱。于威斯敏斯特,朕加冕之地。”*
这份令状制作了很多个副本,分别送往各郡,保存在当地的修道院中。日后,斯蒂芬·朗顿大主教就是把这份令状翻出来,认为约翰应当按照亨利一世的誓言,在国内施行忏悔者爱德华的“良好法律”。造反的男爵们也以此为蓝本,逐渐提出自己的要求,变本加厉,以至于63条的大宪章。
坚硬的先例
按日耳曼部落的传统,大约部落首领通过全体大会选出,然后大家会把首领抬起来,有时候会是一块大石头,有时候可能放在一个盾牌上——这也是个技术活,配合欠佳或者力量不足都会导致失败,据说有一位首领在选举后被放到盾牌上,结果他的随从们一时不慎,抬起盾牌的时候就把这位倒霉的老兄整个人扔了出去,摔得不轻。
我们看到,在诺曼征服之前,英格兰仍然保持了日耳曼风尚,国王是通过“贤人会议”的选举决定的。当然,如果某位国王特别强势,这种选举看起来就像橡皮图章,而如果国内并无势均力敌、难以取舍的两位候选人,这种选举也不会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长子继承的规则,因此我们在撒克逊人的编年史中反复看到兄终弟及的情况。因此,国王取得王冠,是在事先征得众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
圣邓斯坦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向加冕仪式加入了强烈的宗教信仰含义,涂油礼取自圣经旧约上帝应以色列人的要求选择扫罗为王的故事,而加冕誓词则进一步强化了国王受托于神管理民众的含义。在这一点上,基督教传统中“一切世俗权力来自于神”的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当时的时代不像我们现代人,经过了理性主义的“除魅”处理,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信仰弥漫在整个生活中,信仰和日常生活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邓斯坦所设计的誓言使得国王们在接受王位的时候立下了一个保证,并且,部分由于邓斯坦的长寿,得以建立起一种先例,即每位国王在加冕时都要作这样一种保证。
征服者威廉作为外来者,在一场没有必胜把握的战役中取得了王位,当然需要尽快加以巩固。我们当然可以赞扬威廉一世的雄才大略、政治眼光,当然还有一种因素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亦即威廉当时不得不如此,他不得不在战栗中接受王冠,同时也就不得不接受王冠附带的誓言。在这一点上,亨利一世的情形有一点相似,他取得王位的过程本来就有些争议,所以同样需要尽力保住胜利果实,换句话说,威廉和亨利的情况大概都是平白中奖得了一个小区的所有权,其中的居民要求今后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开展文体活动、确保停车位和会所向居民们开放,答应起来自然不难。
先例的力量是巨大的,相比成文的法律,有时候人们更难以改变不成文的习惯。
约翰加冕的时候,可能也通过了类似于贤人会议的讨论决定,沃尔特大主教的演说似乎可以看作一种强化。有记载说,大主教事后告诉他人,当时他就觉得约翰为王会有问题,因此要把对王位的权利做实在众人的同意上。这条史料真假尚有疑问,但是如果大主教有意作了这样一个讲话,在客观上确实强化了国王对王国和臣民的责任。至于后来朗顿大主教把亨利一世的特许状拿出来对付约翰,也这其中有些许个人恩怨,但更多的则是向先例寻求支持,这种对先例的重视,同样构成了英格兰传统的一部分。
一直到最近的一次加冕礼,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所作的加冕誓词,除了由于宗教改革而加入的内容,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⑤]
大主教:陛下是否愿意宣誓?
女王:我愿意。
大主教:您是否庄严地承诺并宣誓,按照各地人民相应的法律和习惯,统治大不列颠以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盟、巴基斯坦、锡兰以及您所保有的其他领土的人民?
女王:我庄严地承诺将如此行。
大主教:您是否将运用您的权力,使法律和正义,按着仁慈的方式,在您所有的裁判中得以实现?
女王:我会的。
大主教:您是否愿意在最大程度上运用您的权力保守上帝的律法和福音书的宣告?您是否愿意在最大程度上运用您的权力在联合王国保守法律所确立的新教改革宗教?您是否愿意保守和保护根据法律在英格兰所确立的英格兰教会,及其教义、敬拜礼仪、纪律和管理形式?您是否愿意保护英格兰的全体主教和教士,以及交托给他们管理的各教堂,根据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和特权?
女王:所有这些我都承诺履行。
以后英格兰的国王们所作的誓言,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差异,那可是多少辈的先帝爷们在威斯敏斯特所作的承诺。
[①] 马修·帕里斯
[②] Roger de Wendover
[③] Sources of English
Constitutional History, edited by Carl Stephenson and Frederick George
Marcham, New York,
1937, p.18.
[④] 哈罗德是否在这里加冕,尚有疑问。
* Sources of English
Constitutional History, edited by Carl Stephenson and Frederick George
Marcham, New York,
1937, pp.46-48.
[⑤] 根据白金汉宫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