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14)

反攻大陆

约翰费尽心机财力组织的反法同盟已经越来越凶相毕露,所以也难怪此前腓力二世进攻英格兰受阻而气急败坏,大家心里清楚,总有一个人要倒下去,“不做我黄天霸的人,就不要再做人了!”。

约翰的盟友以他的外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为首,包括荷兰伯爵、布伦伯爵、弗兰德斯伯爵以及洛林公爵和布腊班特公爵,约翰的私生子哥哥索利斯伯里伯爵长剑威廉则一直带领舰队在法国沿岸骚扰腓力,现在教皇又站在约翰一边,包围圈渐渐有合拢的趋势。反法同盟计划南北夹击,北线由约翰的盟友们从弗兰德斯和东北的日耳曼方向进攻,南线由约翰率军从普瓦图进攻。

约翰把英格兰交给教皇特使尼古拉斯、威廉·马歇尔以及大司法官温切斯特主教彼得料理,自己率领大军从朴茨茅斯开拔。

 

英格兰国王在拉马歇登陆,立刻有很多当地贵族来降,这种场面我们已经习惯了,夹在英法两位国王之间实在是不太好混。不过约翰立刻要面对自己的死敌吕西南家族,就是遭到他横刀夺爱的那位休,以及他的两位兄弟。约翰仍然表现出在战斗中的迅猛,连下数座城堡,俘虏休的兄弟杰弗里,不久休也投降效忠。

约翰继续挥师进击,攻克南特,腓力二世看形势危急,派太子路易驰援。路易的军力不如约翰,但是普瓦图贵族以封建义务为由临阵倒戈,拒绝出战法国军队,约翰只好后撤寻求固守,另一边的路易自忖兵力不济,也不敢贸然追击,双方进入僵持。

 

与约翰在战场上的迟滞相比,他的使节在罗马的外交工作则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获得了教皇关于教产损失赔偿的指示。尼古拉斯和威廉·马歇尔接报,立即召开大会,按照教皇的指示分配赔款,补偿约翰与罗马对抗期间各地教堂所受的损失,而赔偿的金额相比实际损失而言要小很多。安置补偿停当,教皇特使在圣保罗大教堂宣布取消已经对英格兰实行了六年三个月零六天的禁教令。

 

约翰在南线的军事行动受阻,而北线的同盟军则开始进军,与腓力二世接战,中世纪史上著名的布汶战役打响。

 

布汶

时间:1214727

地点:布汶,在里尔(今属法国)和图尔奈(今属比利时)之间的一个村庄

交战双方:法国军队和反法同盟军(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弗兰德斯、荷兰、布腊班特等)

双方统帅:法国:腓力二世;同盟军:奥托四世(暂且这样记,因为他的头衔最大)

兵力对比:无法确定地考证;法国人说法军25000人、联军80000人,英国方面说法军人数大大超过联军,有人说是四倍;推算法军大约15000-22000人,其中4000-7000名重装骑士,其余是步兵,包括弓箭手和长矛手,联军25000人左右,骑士数量不及法军。

 

清晨,联军召开联席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对腓力二世作战。

布伦伯爵雷吉纳德提出,在礼拜天作战,干犯神的安息日,似乎不妥。奥托四世也附和说,他自己在礼拜天从来没有打过胜仗。但是另一名大将博沃的休(Hugh of Boves)指责推迟出战是对约翰的背叛行为,大家都不愿背上懦夫的骂名,于是披挂上马、立即出战。

腓力二世背靠马克河(Marcq)摆开阵势,据说他命令拆毁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告诉手下准备决一死战。

双方都按中世纪的常规布阵,分为左中右三队,阵势绵延两公里,对面站定,步兵在前、骑士在后。法军左翼是德勒伯爵罗贝尔以及武勇的博韦主教腓力,中军为法王腓力二世,右翼是勃艮第公爵尤德斯和腓力二世的弟弟奎林;联军右翼是布伦伯爵雷吉纳德、索利斯伯里伯爵长剑威廉,中军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带领荷兰公爵威廉和博沃的休,左翼是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兰。

战斗由法军的右翼发起,奎林亲王一马当先率领300名骑士发起冲锋,直扑对面的联军左翼的弗兰德斯军队。弗兰德斯步兵坚守阵地、并没有被冲散,但法军右翼方面的勃艮第军队加入战团,双方在这一侧陷入肉搏混战。

联军中路前排布置的荷兰和德国长矛手非常了得,他们的推进完全打乱了法军的步兵阵,直抵法王面前。联军右翼的布伦伯爵雷吉纳德与腓力二世有经年的梁子,早就等不及了,率领骑士冲杀而出,居然把法国国王打下马来,眼见得就要上前去取了首级,一旁跳出来一名英勇的卫士,舍命替腓力挡了一剑,法国骑士们蜂拥而上护住国王。雷吉纳德冲杀不进,只好回马重新编队,却发现自己已经处在两边的中军之间,无法回到右翼。

另一边,法军左翼趁联军右翼队形散乱,一路杀来。博韦主教手持一条大棍,在乱军中将英军统帅长剑威廉一棍打下马来,就地俘虏。

法国的重装骑士逐渐在肉搏战中占据上风,联军的右翼已经抵挡不住,左翼也渐渐不支,法军得以从两翼分兵增援中路。在中间,荷兰公爵威廉和博沃的休已经逃离战场,法德两国的骑士直接对话,奥托四世并不示弱,手舞战斧奋战不已,但战马被法军杀伤,将他摔下马来,若不是亲兵救驾及时,早就落在法军手中了。德国骑士们看见主帅倒地,士气低落,开始败退。

左翼的弗兰德斯军队已经失败,费尔兰被俘。但英勇的雷吉纳德拒绝投降,他在战场上遇见博沃伯爵休,告诉他:“这就是你要我们打的仗,你可以逃走,但是我会战斗到底,不管是战死还是被俘。”联军已经全面溃败,雷吉纳德组织700名布腊班特长矛手围成一圈,自己带领为数不多的骑士向外冲击,然后回到长矛阵中重新集结布阵,他击退了法军的多次攻击,杀伤敌军无数,最后寡不敌众,被优势数量的法国骑士截断在长矛阵之外,力战被俘,700名布腊班特人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全部战死沙场。

奥托四世纵马狂奔,一直逃到瓦朗谢讷才下马,然后奔回科隆,罗马皇帝的金鹰战旗沦为法国人的战利品。

 

战果:法军大胜。

伤亡情况:法军伤亡不详,应当较少,阵亡者不超过1000人;联军阵亡者可能超过1000人,另有大量人员被俘,包括大约140名贵族。

主要人物结局:奥托四世逃回德国,去对付他的老冤家弗里德里克,1218年去世,皇位旁落。布伦伯爵雷吉纳德和弗兰德斯伯爵费尔兰被腓力二世押入大牢,十三年后雷吉纳德瘐死狱中,费尔兰则被释放,但弗兰德斯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摆脱法国的控制。长剑威廉则通过交换战俘回到英格兰。

 

我们回头来作总结。

1、布阵和地形。这场战役本来可以是一场突袭,法军可能会大败。奥托率军寻找法军主力,从莫塔涅一路追杀而来,腓力本来正领军渡河,如果一时不备,战斗将会非常不利。但法军的后卫部队十分警惕地很早发现联军动向,并且奋力阻挡了联军前锋的攻击,为布阵赢得了时间。而腓力的布阵非常得当,排阵时留空右翼给从马克河西岸撤回的步兵,而奥托的布阵则亦步亦趋地追求与法军的对位,导致自己的右翼军力较弱。此外,战场的地形是西边的河岸区域较高,如此对于骑士的冲锋非常有利。

2、士气和指挥。腓力断桥的做法,与韩信的背水列阵相同,尽管马克河并不宽大,但是在战场上也无法轻易渡过,法军没有退路,只有殊死作战。联军远道追击而来,突袭不成而转入阵地战,本身就相对不利。另一方面,联军军队组成混杂,一旦战事僵持或不利,很容易发生临阵脱逃,由此大大动摇军心。同时联军的指挥也存在问题,奥托的指挥权并不绝对,三个军团的协作不足,雷吉纳德率先出击虽然很是勇敢,但却打乱了本方的阵型。

3、战斗方式。阵地战开始后,陷入肉搏,法国重装骑士的武力和纪律性就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三条线同时展开混战之时,逐渐占据主动,联军右翼被击溃后,战局已经不可逆转。

4、运气。中世纪的战役,运气的影响力相对较大。联军的运气并不好,如果最初法军立足未稳时突袭成功,或者雷吉纳德的突击杀死或俘虏腓力,甚至只是使腓力受伤,情况就很难说。我们知道,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征服者威廉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只是由于哈罗德被流矢射中眼睛,才导致战线崩溃。

 

无论如何,布汶战役宣告了约翰积蓄数年精力财力组织起来的大陆反攻彻底失败。约翰只得与腓力签下和约,率本部兵马回英格兰,因为那里已经开始出现更大的麻烦了。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研究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