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某大学生遭人围攻,拔刀刺伤六人,在网上被奉为英雄,同学们大赞其血性;后此人因故意伤害被判刑,检察官及媒体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真是是非不分,云云。
我想到的是,侠客的故事。
我们的侠客,必须动武,故称为武侠,从未听过文侠之说。侠客是边缘人,游离在权力体系之外,国家权力拿他不得,因此他可以做人民无法让国家权力做的事。人民愤怒的时候,需要暴力,因为非暴力的手段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才诉诸暴力,自己的暴力又敌不过国家,于是幻想就寄托在侠客们的身上。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知识分子多少有些不满。这些长期遭到权力阉割的社会良心的代言人,保持沉默还算是有操守的,跳出来说话的大多是御用文人。人民也曾经幻想知识分子能够跳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可是没有,他们自身也难保。
因此,最好的幻梦,莫过于一个知识分子侠客,一个有能力秉烛读春秋的黑社会老大,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的暴力渴求,一方面又满足了知识分子的虚荣心。所以,尽管这位网络英豪壮举的由头大约是夺人所爱导致的街头谈判,尽管他也带了若干帮手去,尽管被刺伤的也是大学生,但是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幻想需求。在这个故事里,法律被降到一个陪衬甚至反衬的地位,越发表现出软弱而无法满足社会心理需求。
在这个情节中,大侠处于被围攻的弱势地位,依靠暴力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弱势地位就成为持有正义的标志。
当弱者的暴力本身被视为可欲的追求目标的时候,说明社会心理遭到非正义的压迫过久,以至于人们忘记了正义,忘记了法律,而只需要刺激感官的破坏性的暴力。谁说我们不可能再来一次文革?也许并不以某种主义为旗号,而只是人民对弱者的暴力本身的追求,把象征非正义的东西(比如:人多、钱多、知识多)统统踩在脚下。
读太史公游侠列传,那些游侠似乎并不以好勇斗狠为得意,而是一种气质,类似于骑士精神。那是秦汉的事了,我们记不得了。我们能记得的,大概是韦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