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在一个黑暗的时代,是一名有所追求的公务员。他并没有什么深厚背景(虽然爸爸可能做过锦衣卫高管),靠能力一点点做出来。从影片一开始,他就陷入巨大的焦虑。要提防有背景的下级同事暗算,要被不同部门调查,还有黑暗的幕后势力算计。不过,他总算是体制内的中产阶级,多少有保障,不像静海和尚那样,开个农家乐兼做字画生意,碰到事情分分钟家破人亡。然而,一旦卷入“上面的”斗争,他并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资源,只有一身的功夫略作抵抗。
有希望吗?看不出来。当崇祯被刻画成几乎和魏忠贤一样诡诈,东林党被暗示为同样地不择手段,要去哪里寻找正义?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侠,是非官方暴力的拥有者,他将主持私人的正义。侠,还意味着自由,按照定义,他属于“江湖”,是体制外的,不受体制的规训。武侠片,应该有英雄,英雄为大义而战。沈炼呢,几乎始终挣扎在死亡线上,只能为自己的生存拼搏。武侠片,还要有美人,美人爱英雄,爱英雄的美人多少得有气节。《绣春刀》中,美人总是显得呆滞,上一部刘诗诗被提名年度最面瘫表演奖,这一部杨幂也没好到哪里去。本来么,跟国家安全部对内保防侦查局的一个科长谈恋爱,听起来并不浪漫,更难激发浩然之气。即便给美人灌输些诗文画意,至多也只能做到艺伎的形象。
在《绣春刀》中,所有人都活得憋屈。沈炼始终在焦虑中;陆文昭貌似参加了某种高尚的事业,最后也被证明缺乏意义;信王为了上位再三隐忍、大搞阴谋,不惜牺牲所有人。如此一来,魏忠贤也就显得没那么奸恶,如果大家都在修罗场中,生存是第一考虑,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也无甚过错,因为没有人为了正义选择正面的道德行动。
不得不说,《绣春刀II》编了一个不错的故事,很现代,很当下。然而,离史实相去甚远。这也不足为怪,今日的人们已经无法理解杨琏、左光斗这样的人在追求和坚持什么。今日,我们只剩下焦虑感;有些余地表达的,是体制内中产阶级的焦虑感。
“一腔血流不尽英雄本色;
两只脚踏过了大漠长河;
三声叹、叹、叹只为家园故国;
四方人传诵着浩气长歌。”
这是武侠片的总体气氛,《绣春刀》与此很不同。
这个差异,突出表现在最后一战。
武侠片通常有最后一战,正邪对决,没什么话好说,杀,杀得昏天黑地、惊心动魄,杀出个浩然正气,杀出个儿女情长。武侠经典,自然要杀得让人多年之后想得起细节,比如《新龙门客栈》最后一场曹公公颓然倒地、莫言滑进流沙,比如《一刀倾城》中袁世凯舞剑劈碎了《仁学》。而《绣春刀II》最后一战,却是把焦虑感推高,变作虚无感,以至于沈炼在刀光剑影中开始默念门卫的终极哲学问题。
《绣春刀II》更像是美国的黑幕类型片,主角被阴谋笼罩,凭一己之力冲杀,但结局又没有如黑幕类型惯常地揭穿黑幕。最后的最后,沈炼被皇帝从狱中提出,降级继续做公务员。这可能是为了下一部继续拍开口子,但简直是把焦虑感推向极致:英雄杀得意气消沉,最后回去接着做科员了。修罗场坚固异常,破不了。场内的人,不能逃避焦虑;场外的人,甚至还没资格享受这份焦虑。
人们在武侠片中原本可以想象一个江湖,想象为正义的战斗,想象英雄与美人的爱情,想象末了的拯救,无论牺牲还是云游,都可以突破现实中的苟活。如果我们连这个想象都丧失了,那么,关于永恒、正义的最终实现、爱、友谊、忠诚,所有这些更美好的东西,恐怕也都无法想象了。
“轻裘长剑,烈马狂歌。
忠肝义胆壮山河。
好一个风云来去江湖客,
敢与帝王平起平坐。
柔情铁骨,千金一诺。
生前身后起烟波。
好一个富贵如云你奈我何,剑光闪处,如泣如歌。”
——今年公积金加了么?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