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下的好处

    中华帝国王朝更替,以成例观之,凡大统一,则国祚绵延者为多,如汉唐明清;开国即有暴政而失国的为少,如秦隋。而各朝更多有“中兴”(这是个极有趣的话题,自忖学力不逮,不敢讲,日后有闲了再去考证),若从更大角度来看,将秦汉相连,隋唐一体,视汉唐为秦隋之复兴,可知中国帝国是惯习于小农经济下的维持状态,中国人民则最能忍受,只要有一条生路,绝对会隐忍,若有轻徭薄赋、行数年休息,必有融融的局面。然天朝甲子,民心却已失之泰半,贪腐遍地、边疆动摇,虽多方粉饰终不能掩盖末世之相。何以如此?
    近世革新以批判封建王朝起首,矛头直指“家天下”,要争自由、争民主、争国权,折冲再三,以党代之,数十年间糜烂如此。想来“家天下”必有其理。中华以家族为本,同族者虽远亲从未晤面,仍以本家相称,外族者,则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费孝通先生谓之“差序格局”,讲中国人的关系好像水面涟漪,向外层层扩散,越往外越疏。但家天下毕竟以天下为私产,为私产者,自然要爱护,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着想,后辈理财,也要顾及祖先家业,精心打理。所以中国有“以孝治天下”,继位的皇帝必以孝道事先皇,也就是要好好把持这个天下,像隋炀帝那样折腾祖上基业,算来是至为不孝的。因此,中国的皇帝爱民,乃是明白事理,这民也是我家私产,苦待之、消灭之,就是自己财产损失,上一辈的皇帝要顾及下一辈继位的子孙,下一辈的则要保守家业,供奉祖庙,免得断了祭祀、使祖先在地下无衣无食。
    本朝太祖丧子,我以为是重大的事件,自此彻底断绝“家天下”,而走上“党天下”之路。太祖既无后,天下乃不复为毛氏私产,而更兼有丧子之痛,其心扭曲大约可以想见。太子50年不幸殁于高丽,从此后“运动”不断,阳谋阴谋交替,反右文革,国中士绝。士者,实国之脊梁也,此脉绝,民风愈坏而不可兴。东宫倾颓后,太祖视天下为玩物,不在意身后洪水滔天,乃有“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之语,其用权谋,非为子孙之利,独为图一乐耳,黎民苍生,从有价值的财产,转变为无价值仅供娱乐的棋子。然则本朝之立国,固以“党天下”为本,故不可谓设若东宫无恙可有“家天下”护民之心,以高丽金氏观之,其祸更烈。但金氏所行,外观不仁,实则为不智。若太祖虑及子孙安乐,或可有一二修养之策,积蓄天下以供后用,也未可知。
    而今本朝专一为“党天下”。党天下者,天下非我私产,党魁每每仅有十数年可以享国,又不惠及子孙,更兼党内互相倾轧、如履薄冰,乃必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任内求朝夕暴富,待期至退而享乐,权柄轮换,此道不变,唯恐一朝天下崩坏,自己尚未捞足。肉食者不谋治国,而单谋食肉,则吾辈蕞尔小民无萱可食矣。此“党天下”不如“家天下”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家天下,舟上之人不得下舟,与之同运命,在党天下,舟上之人可以下舟,则转而只求逸于倾覆之前也。
    昔储安平先生一语道破“党天下”,遭迫害,竟不知所终,悲夫!其人之锋锐如此,亦得其所哉。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研究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3 Responses to 家天下的好处

  1. Yin说:

    徐夫人又要擔心了……家天下已經不可能了,除非後媽眾中再出一個毛來。為國家禱告吧,掌權的權柄是來自于神,儘管他們自己不知道。神逼迫我們是為我們好。逼迫的時候,我們都開始走羅馬教會的路綫,不逼迫那還得了?美國不逼迫,所以是個異端大本營。

  2. Yin说:

    所以,EV是必須的,教會裏的歸正也是必須的。非歸正的基督徒,是不可能擔當這個重任的!

  3. Yin说:

    老徐批評得對!悔改!悔改啊……感謝主!

发表回复